




葡萄病毒病及其防治
葡萄是我國的主栽果樹,近年來,生產規(guī)模迅速擴大,2007年栽培面積達43.84萬hm2、產量達669.68萬t,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54.9%和104%。隨著我國葡萄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葡萄栽培面積和苗木繁育數量急劇增加,與此同時,主要通過苗木和繁殖材料傳播的嫁接害也進一步擴展蔓延,危害日益嚴重。為引起讀者對病毒病的重視,并在葡萄苗木繁育和葡萄栽培中積極主動地進行防治,本文系統(tǒng)地介紹了葡萄嫁接害的種類、主要葡萄病毒病及危害、我國葡萄病毒病發(fā)生狀況和葡萄病毒病防治方法。合理修剪采用籬架和T型架栽培每株留2—3個主蔓,冬剪時以中長梢修剪為主,盡量少用短梢修剪,每平方米架面內保留6—8個結果母枝,并注意上下錯開。
壽光市魯粒大棚葡萄苗木繁育基地歡迎新老客戶來電咨詢!
我國葡萄病毒病發(fā)生狀況
扇葉病、卷葉病、皺木復合病、斑點病等葡萄病毒病在我國各葡萄產區(qū)分布廣泛,發(fā)生和危害嚴重。郭德銀等(1991)采用間接ELISA法,隨機檢測了35個葡萄品種,扇葉病毒侵染株率高達74.3%。劉崇懷等(1998)調查了***葡萄種質資源圃(鄭州)內808份種質,有26%的品種表現卷葉病癥狀,其中,歐亞種(尤其是釀酒品種)發(fā)病率高、危害重。何水濤等(2001)采用酶聯吸附法檢測了39個品種共78株葡萄,卷葉病毒帶毒率高達76.9%。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曾于1980~1983年向美國農業(yè)葡萄檢疫中心送檢龍眼、紅富士、巨峰等10個品種,其中,7個品種帶扇葉病毒,8個品種帶卷葉病毒,7個品種帶莖痘病毒。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落葉果樹脫毒中心采用ELISA和RT-PCR檢測技術對葫蘆島地區(qū)栽培的鮮食葡萄進行抽樣調查,共檢測了35個品種104株葡萄的8種病毒,即:葡萄扇葉病毒(GFLV)、葡萄卷葉病毒1、2、3(GLR***-1,2,3)、葡萄病毒A(GVA)、葡萄病毒B(GVB)、沙地葡萄莖痘病毒(GRSP***)和葡萄斑點病毒(GFkV),平均帶毒株率為65%。劉震等報道(1991),在同等栽培條件下,有扇葉病的植株平均萌芽率、生長量和株產均明顯低于正常植株。修德仁(1992)等研究顯示,患卷葉病的蛇龍珠比無病植株樹體縮小1/3以上,穗重減少41.0%,株產減少72.0%,百粒重減少13%,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8%,果皮色素含量下降7%。由于長期盲目引種、高接、擴繁,以及缺乏有效的檢測手段和健全的無病毒苗木繁育體系,我國葡萄病毒病還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根據氣候特點不能過早也不可太遲,若過早蓋棚葡萄的自然休眠時間達不到,需冷量(一般葡萄的需冷量在7。
播種質量有問題
花卉播種有露地播和盆播兩種形式,無論哪種方式均要求土壤疏松通氣、顆粒細小、排水量好,使用富含腐殖質養(yǎng)料、酸堿適中的肥土比較好,有利于種子出苗。具體播種方法有撒播、條播和穴播法。播前要澆足水,播后覆蓋塑料薄膜,防止土壤過干影響種子發(fā)芽和出苗。播種深度一般為花卉籽粒直徑的2.5倍為宜。細小的雞冠花、八月菊、四季海棠、瓜葉菊等種子,應用細沙和種子拌勻后再撒播。播后種子萌發(fā)期間,應注意噴水保濕,但噴水不宜過多,以防漚爛種子及幼苗的須根。另外,在購買種子時,花農應對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例如要掌握所買種子是一二年生花卉,還是多年生花卉,是春花還是秋花。
忽視光照的影響
花卉種子播種后,適當的光照可增加土壤的溫度,誘發(fā)種子發(fā)芽,尤其對種子沖破種皮、出根露芽更為重要, 這不但影響種子的出苗率,也直接關系到能否長成好苗、壯苗。因此,從播種到移苗階段,應盡量滿足花卉生長對光照的需要,而且光照強度是一個從陰暗到弱光再到自然光照的逐漸過渡。葡萄植原體病害植原體僅局限于葡萄韌皮部中,為害癥狀主要表現為卷葉、葉片紅化(紅色品種)或黃化(白色品種)、葉脈壞死、果穗萎縮等,造成的經濟損失大。
溫室葡萄栽培主要技術
溫度管理
保護地果樹栽培的成敗,溫度的調控是關鍵。因此,扣膜初期的3~5天是全蓋簾期,待地面完全解凍后,葡萄經過自然預備、短暫適應后,開始白天揭簾升溫。升溫按生長階段的不同,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管理。前期,萌芽到開花前,由于棚內白天溫度可迅速提高到23~25℃。采光好、保溫佳的溫室可提高到27~28℃。要注意,超過25℃時應及時小放頂風,平衡溫度。栽培管理栽培中應注意控制產量,不易過高,應控制產量在1000-1500公斤以內,果穗應控制在500克為宜,否則產量過高及果穗過大,著色不良。
前期溫度過高,往往生長發(fā)育不整齊。放風的同時,能補充CO2。此時夜間應注意保溫,使溫度維持在7~8℃。
中期,開花前后,由于開花授粉對光照的要求極為敏感,白天要盡量增加日照,升溫,同時及時換氣。溫度控制范圍是25~28℃為宜。超過30℃,應注意開放頂風,換氣降溫。夜間做好保溫,使溫度維持在14℃以上,以利于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
后期,漿果膨大至成熟,自然溫度開始回升,棚內外溫差小,容易控制棚內溫度,可維持棚內白天28~32℃,夜間15~17℃。晝夜溫差控制在10℃以上,利于漿果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