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束腰的帶子,褲帶。若是皮革的,俗語也稱皮帶。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紐扣,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系結(jié),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
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紐扣,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系結(jié),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墩f文·系部》:“衿,衣系也。”段玉裁注:“聯(lián)合衣襟之帶也。今人用銅鈕,非古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為了不使衣服散開,人們又在腰部系上一根大帶,這種大帶就叫腰帶,它與今天人們所用來系束褲裙的帶子名稱雖同,但作用并不一樣。
由于腰帶具有這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人對它十分重視,不論穿著官服、便服,腰間都要束上一帶。天長日久,腰帶便成了服裝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飾物,尤其在禮見時,更是缺它不可?!赌鲜?middot;劉琎傳》:“(琎)方軌正直,……兄瓛夜隔壁呼?琎不答,方下床著衣立,然后應(yīng)。瓛怪其久,琎曰:“向束帶未竟,其立操如此。”連兄弟之間夜里見面說幾句話,都必須整衣束帶,否則就覺得有失禮貌。古人對禮節(jié)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君臣之間更是如此。據(jù)歐陽修《歸田錄》記載,宋太宗夜召陶谷。谷至,見帝而立,卻不肯進(jìn)去。太宗立即意識到這是因?yàn)樽约簺]有束帶的緣故,于是令左右取來袍帶,匆匆束之。陶谷見皇帝束上了腰帶,這才進(jìn)去。在當(dāng)時看來,皇帝召見侍臣而不束腰帶,同樣是失禮的行為,所以不能與他行君臣之禮。
樣式
古代腰帶名目繁多,形制也十分復(fù)雜。但總的來看,可分成兩類,一類以皮革為之,古稱“鞶革”,或稱“鞶帶”。一類以絲帛制成,古稱“大帶”,或稱“絲絳”。也有將這兩種
腰帶
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