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杯子的制作過程
1.揉泥,目的在于排空泥料中的氣泡,使得泥料進一步緊致。這道工序可以降低
燒制過程中的破損和變形
2.拉坯.根據(jù)需要的形狀進行拉制,這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時間的磨練。
3.陰坯。(俗稱曬坯)做好的粗坯,在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自然陰干必須在一定的溫
度和濕度條件下自然陰缸,做成坯斜放在板上,不可直立放置,直立放置,則可
能產(chǎn)生底部***。
4.印坯.是為了使手工成型的圓器在燒制后達成整齊劃一。待手工拉坯自然陰干后
,將半干坯體置于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胚體周正均勻。
5.修胚,將晾干的胚體放于電動轉(zhuǎn)臺,進行人工修胚,這一步主要是修碗底,和
拋光。
6.補水。這一步是為上釉做準備,并檢查是否有***和裂痕,
7.上釉。我們使用蕩里釉,瓷器制作,若是器物內(nèi)部沒有裝飾,則需要先上里釉
。器物外面的釉則是后期第二次的侵釉,釉是附著在陶瓷胚體表面的玻璃質(zhì)薄層
,與玻璃有著類似的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釉一般以石英。長石。粘土等為原料,陶
瓷施釉的方法有:噴。吹。澆。蕩等方法,里釉(器物內(nèi)部的釉面)和底釉(器
物底的釉面)我們采用是傳統(tǒng)的蕩釉法。外部我們采用浸釉法。
8.畫胚.蕩好內(nèi)釉的胚,則可以進入畫胚工序,畫胚用的青花料事先需要長時間的
研磨,配方,則是每個傳承的不可言傳的了。
9.混水。青花瓷的魅力,就好比寫意水墨山水在中國國畫中的地位。而青花之美
,不僅僅在精細的畫工,青花的山水具有中國傳統(tǒng)水墨山水的染法所具有的優(yōu)美
細膩的層次,而這一切都來自與混水這一道工序。
10.施外釉,繪制完成的瓷胚。需要進行第二次的施釉工序,此時。杯子的底足還
未形成,浸釉法需要師傅對胚體,釉料以及瓷器的預期有***的了解和把握。瓷
胚浸在釉水里的時間長短,直接影響到瓷器燒成的品相。
11.挖底足,瓷胚外部施釉后,就可以進入挖底足的工序啦,由于我們制作的是釉
足的器物,在挖底足是需要留出底足***外圈的胚,且必須保持外圈的基本一致,
這需要很強的控制能力和功底。
12.寫底款,施底釉
13.裝釉足,釉足,初始狀態(tài)是在陶輪上手工制作的小圓泥餅,干燥后再次在陶輪
上旋削出相應的造型,與每一個杯子一一對應。帶有釉足的支燒工藝,始見于官
窯燒造宮廷瓷器。使用釉足支燒的瓷器器具足部為滿釉,既美觀。又光滑而不至
于劃傷家具的表面,然而由于這種工序的復雜程度和難度,現(xiàn)代陶瓷工業(yè)僅用這
以工藝燒制貴重的***瓷器。
14.滿窯。燒窯,將待燒的瓷胚合理分布于窯體內(nèi)部,稱之為滿窯。滿窯時需要依
據(jù)窯體的結(jié)構大小及所有待燒的胚體大小合理擺放,并留出合理的火道煙道、否
則影響燒制時的窯體里面的氣氛和氣流,導致燒制失敗。
15.景德鎮(zhèn)傳統(tǒng)青花瓷采用還原燒,我們燒制的溫度達到1380度。燒制時間少2
天左右。
16.開窯,進過12至18小時冷卻,在窯體里溫度降至常溫時,就可以開窯啦,這個
過程是***激動人心的一刻。
17.燒制完成出窯,還需要一一進行篩選,進行檢驗和底足打磨。
18.每一個杯子從揉泥到燒制完成,進過十幾道工序數(shù)十個技術關鍵點,每一個杯
子都出自一系列藝人進年累計的技藝,沒一個杯子都進過一筆一劃的精心繪畫,
及時是相識的內(nèi)容每一只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