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化劑的種類:
1、純鎂:這是國外常用的球化劑,國內(nèi)應用比較少,壓力加鎂制取球鐵,優(yōu)點和缺點同樣明顯;
2、銅鎂、鎳鎂:是我國早期使用的球化劑,但成本高,回爐料中銅和鎳積累難以控制,造成韌性下降;
3、稀土鎂類合金:包括稀土硅鎂、稀土鈣鎂、稀土銅鎂等合金,是我國工程技術人員立足我國實際,在六十年代初研制開發(fā)的稀土鎂類系列合金球化劑,它們綜合了各種球化元素的優(yōu)缺點,尤其是稀土鎂鈣合金,是目前國內(nèi)應用量大面廣的主要球化劑,從而走出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球墨鑄鐵制造技術道路。目前普遍采用的稀土鎂硅鐵球化劑,其中含有元素鎂、稀土、鈣,還有一定的鐵、硅,以及少量的錳、鋁、鈦等。
硅和鐵是球化劑中的基本成分,是熔煉合金時配入的,改變它們的含量能調(diào)整球化劑的密度和熔點。稀土鎂硅鐵球化劑中的硅一般在40%~50%,熔點為1220℃,Si低、Fe高則熔點升高,密度升高。Si過于低(Fe必高),球化劑難以熔解,而且這種球化劑在熔煉時,終點溫度高,Mg的燒失較大,所含MgO量可能較多。此外還與鐵液包形狀、球化劑覆蓋程度,以及鐵液溫度等諸多因素有關。當需多用球墨鑄鐵回爐料時,宜使用壓制的低Si 或“無Si”球化劑。
球化劑密度大小直接影響球化元素的收得率。球化劑密度小,則在鐵液中上浮速度快。浮在鐵液表面的球化劑,鎂的氣化及氧化燒損增加,特別是鐵液溫度高、球化劑密度又小時,容易產(chǎn)生球化。
觀察球化劑斷口, 可以直觀分辨球化劑的優(yōu)劣。球化劑色灰蘭略黃,斷口***致密,斷口呈金屬光澤,劣質(zhì)球化劑斷面致密性差,有氣縮孔、夾渣等***,斷面灰暗。
原材料制備:
硅鈣和硅鋇:主要用于測定和控制合金中鈣和鋇的準確含量。少量的Ca和Ba會增加失效氧化鎂的含量,導致球化劑的強烈燃燒、白口增加和快速衰變。
廢鋼:一般采用碳鋼,硅鋼也可,禁止使用其他合金鋼,因為合金元素可能是抗球化元素,生產(chǎn)控制不好。另外,廢鋼要求無油、無銹、無污染,特別是鎂容易使銹變成氧化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