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NTC熱敏電阻的B值
1gt;, B值計算公式:
T1/T2一般為25/85 or 25/50 or 25/100,依不同廠家定義而定
R1 = 溫度T1時之電阻值
R2 = 溫度T2時之電阻值
T1 = 298.15K (273.15 25℃) 以凱式溫度定義
T2 = 358.15K (273.15 85℃) 以凱式溫度定義
電阻隨溫度變化之熱敏感指數(shù),單位為K。此參數(shù)類似NTC 產品RT曲線的斜率,故值愈大,表示溫度每升高1℃,阻值變化幅度愈大。
NTC熱敏電阻銷售價當溫度低時,由于半導體化鈦酸鋇內電場的作用,導電電子可以很容易越過位壘,所以電阻值較小;當溫度升高到居里點溫度(即臨界溫度,此元件的“溫度控制點”一般為鈦酸鋇的居里點,為120℃)時,內電場受到***,不能幫助導電電子越過位全,所以表現(xiàn)為電阻值的急劇增加。一種材料具有PTC效應僅指此材料的電阻會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如大多數(shù)金屬材料都具有PTC效應。鋰離子電池在充放電電流過大或外部短路時,內部發(fā)熱可能損壞電池或燒毀其他部件,嚴重縮短電池的循環(huán)使用壽命。在這些材料中,PTC效應表現(xiàn)為電阻隨溫度增加而線性增加,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線性PTC效應。
因為這種元件具有未達居里點前電阻隨溫度變化非常緩慢,具有恒溫、調溫和自動控溫的功能,只發(fā)熱,不發(fā)紅,無明火,不燃燒,可應用于交、直流電壓(3~440V)場合,使用壽命長,非常適用于電動機等電器裝置的過熱檢測。
熱敏電阻是一種熱敏電阻,其主要功能是在主體溫度變化時準確顯示假定電阻的大變化。負溫度系數(shù)(NTC)在熱敏電阻中,電阻隨著體溫升高而降低,正溫度系數(shù)(PTC)熱敏電阻隨著體溫升高而增加。2017年被Littelfuse收購的US Sensor生產的熱敏電阻的工作溫度范圍為-100°F至 600°F。利用這一特性,可將NTC熱敏電阻通過測量其電阻值來確定相應的溫度,從而達到檢測和控制溫度的目的。由于其可預測的特性和出色的長期穩(wěn)定性,該熱敏電阻被評估為包括溫度測量和控制在內的許多應用中有利的傳感器。
開關PTC熱敏電阻具有略微負的溫度系數(shù),直到小電阻點。在這一點之上,它達到它的轉變溫度 - T C時,它會經歷一個略微正的系數(shù)。該溫度稱為開關,轉換或居里溫度。開關溫度是開關型PTC熱敏電阻的電阻開始快速上升的溫度。如果想要知道兩點之間某一溫度下的阻值,可以用這個曲線來估計,也可以直接計算出電阻值,計算公式如下:這里T指開氏溫度,A、B、C、D是常數(shù),根據熱敏電阻的特性而各有不同,這些參數(shù)由熱敏電阻的制造商提供。居里溫度大部分時間定義為電阻是小電阻值的兩倍的溫度。小阻力(R min)PTC熱敏電阻的小電阻是可在開關型PTC熱敏電阻上測量的低電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