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瑪尼堆。這些石塊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種吉祥圖案,它們也是藏族民間藝術家的杰作。
瑪尼堆***初稱曼扎,意為曼陀羅,是由大小不等的石頭集壘起來的、具有靈氣的石堆,藏語為“多本”;還有一種是在石塊或卵石上刻寫文字、圖像,以藏傳***的色彩和內容為其***大特征,有佛尊、動物保護神和永遠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積起來成為一道長長的墻垣,這***尼墻藏語稱“綿當”。每逢吉日良辰,人們一邊煨桑,一邊往瑪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額頭碰它,口中默誦祈禱詞,然后丟向石堆。天長地久,一座座瑪尼堆拔地而起,愈壘愈高。每顆石子都凝結信徒們發(fā)自內心的祈愿?,斈崾漠a(chǎn)生,使這些自然的石頭開始形象化。藏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涌現(xiàn)出了浩如煙海的瑪尼石刻品,凡人跡所至,隨處可見,它是藏族刻在石頭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石頭作為一種人類社會文化的載體,以其不朽的質地而成為社會文明繼承和創(chuàng)造的有力見證。石頭不僅能打制各種生產(chǎn)工具、攻擊野獸抵御敵人的***,還可造屋建城、磨粉配藥,有些地方還用石頭鎮(zhèn)宅。***普查時發(fā)現(xiàn)的大量石器、石棺、石丘墓、石碉樓,可以印證石頭在先民是何等的不同尋常。藏族珍愛奇石,更視“讓炯”(藏語,自然天成)類石料為圣物,如佛像、佛眼 、佛足跡等。另外藏族的頭飾、項飾多用珊瑚石、瑪瑙石、化石及各種美石串綴起來的,擬為靈石崇拜的衍化形態(tài)。
據(jù)《西藏考古綜述》載:西藏古代存在一種大石文化,是新石器傳統(tǒng)上發(fā)展起來的巨石原始文化,并認為是由青海湖一帶的東北藏區(qū)進入藏族***。這種大石崇拜在藏區(qū)各地多有遺存,分三種形式:獨石、石圈、列石。***藏飾提供,如藏南大鹽湖以南的多仁發(fā)現(xiàn)十八行石柱,東西方向。還有列石,其西端有兩個同心圓的石圈,石圈***另有三塊巨石,較大的一塊高2.75米,巨石前設一祭壇。列石東端還有一用石塊排列成的箭頭。類似獨石散見于藏區(qū)各地,如西藏普蘭的石柱;甘南的“長石頭”;大山上的“石牛兒”,均兀然***,高數(shù)十米,令當?shù)夭貪h人民頂禮膜拜。在藏區(qū),尤其是康區(qū)和部分安多藏族在屋頂、門頂、窗臺以及土地***供奉白石,凡供奉***之處都用白石為代表。他們崇信白石是雪山的精華,家庭的保護神、田地和莊稼的守護神;還認為高高屹立的巨大白色山石,乃是龍女、神女的化身。遍布藏區(qū)高山峽谷、村口道旁的瑪尼堆更是藏族山石崇拜的突出表現(xiàn)、明顯遺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