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3.dns4.cn/heropic/275801/p1/20190425172359_3124_zs_sy.jpg)
![](http://img3.dns4.cn/heropic/275801/p1/20190425172358_9692_zs_sy.jpg)
![](http://img3.dns4.cn/heropic/275801/p1/20190425172402_7508_zs_sy.jpg)
![](http://img3.dns4.cn/heropic/275801/p1/20190425172400_0536_zs_sy.jpg)
![](http://img3.dns4.cn/heropic/275801/p1/20190425172400_4826_zs_sy.jpg)
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續(xù)于元,衰微于明、清,這是因為自宋代初開始,飲茶方法
已由唐時煎茶法逐漸改變?yōu)辄c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chuàng)造了條件。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湯花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盞無水痕”為上。時任三司使給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錄》中就說得很明白:
“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好;建安斗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而黑瓷茶具,
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輿勝覽》中說的“茶色白,入黑盞,其痕易驗”。陶瓷的分類陶瓷文化在我國的的發(fā)展史可謂是源遠流長,陶瓷的用途廣泛分類也很多,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那么常見的分類有哪些呢。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盞,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更大品種。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山西榆次窯等,都大量生產黑瓷茶具,成為黑瓷茶具的主要產地。黑瓷茶具的窯場中,建窯生產的“建盞”為人稱道。蔡襄《茶錄》中這樣說:
“建安所造者……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苯ūK配方獨特,在燒制過程中使釉面呈現兔毫條紋、鷓鴣斑點、日曜斑點,一旦茶湯入盞,
能散發(fā)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增加了斗茶的趣。明代起,由于“烹點”之法與宋代不同,黑瓷建盞“似不宜用”,僅作為“以備一種”而已。
茶壺
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受珍視。其中硬質瓷是***常見的,比如高大上餐具瓷以及普通的日用瓷以及化學用瓷等,因為它們有很高的化學穩(wěn)定性和熱穩(wěn)定性,質地堅硬有很好的強度,因此也叫做長石釉瓷。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壺的色澤也有多種,青花斗彩、四朝三釉......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重要的是具備健康和文化底蘊。
瓷質茶具有什么特點?
在陶器燒結過程中,含有石英。絹云母、長石等礦物質的瓷上經過高溫培燒后,會在陶器的表而結成薄釉,釉色也會根據燒制溫度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效果。紫砂蓋碗茶具常言道,器皿“以紫砂為上,蓋不奪香,又無熟湯氣”,茶壺茶杯要用開水先洗滌,干布擦干,茶渣先倒掉,再斟茶。從而誕生出路質細密,光澤瑩潤,色彩斑斕的精美瓷器。瓷器食器質地堅硬、不易洇染.使于清潔、經久耐用、成本低廉。 瓷器始于商周,成熟于東漢。發(fā)展于唐代。瓷脫胎于陶,初期稱原始瓷,至東漢才燒制成真正的瓷器。瓷分為硬究和軟瓷兩大類,硬瓷者如景德鎮(zhèn)所產白瓷,軟瓷如北方富產的骨灰瓷。茶具有碗、盞,杯、托、壺、匙等,中國南北各瓷窯所產瓷器茶具具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等。
青瓷是在壞體上施含有鐵成分的釉,燒制后呈青色,發(fā)現于浙江上虞 一帶的東漢瓷窯。白瓷是以含鐵量低的瓷 坯,施以純凈的透明釉燒制而成,成熟于隋代。唐代民間使用的茶器以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為主,形成了陶瓷史有名的南青北白對峙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