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我國航煤儲存廣泛采用拱頂罐,但航煤蒸發(fā)性高,同時拱頂罐在儲存與收發(fā)油時存在“小呼吸”與“大呼吸”,油品蒸發(fā)損耗較大。為保證航煤潔凈,常采用“三罐制”,即使用罐—儲存罐—沉淀罐來獲取合格的航煤,該方法增加了生產成本,且延長了油品的沉淀時間。基于此,80年代初,我國民航系統(tǒng)設計采用一種新式的錐形底航煤儲罐,用來排出罐內沉積污水,提高航煤的質量。90年代后此種罐型在得到廣泛應用。1988年,浙江義烏泵業(yè)有限公司(原浙江義烏石油油泵廠)成功研制出可供500 m3航煤儲罐安全使用的DN100浮動式吸油裝置并應用于拱頂罐;1991年,總后1勤部油料研究所成功研制了大管徑油罐浮動出油裝置,并迅速推廣應用于機場油庫。該種錐形罐底加上浮動吸油裝置的使用成功取代
航空煤油密度適宜,熱值高,燃燒性能好,能迅速、穩(wěn)定、連續(xù)、完全燃燒,且燃燒區(qū)域小,積炭量很少,不易結焦;低溫流動性好,能滿足寒冷低溫地區(qū)和高空飛行對油品流動性的要求;熱安定性和抗1氧化安定性好;潔凈度高,對機械腐蝕小。航空煤油適用于燃氣渦輪發(fā)動機和沖壓發(fā)動機使用,用于超音速沒有低飽和蒸氣壓與良好的熱安定性。此外,因為煤油不易蒸發(fā)、燃點較高,燃氣渦輪發(fā)動機起動時多用,航空燃油中也加有多種添加劑,以改善燃油的某些使用性能。
浮動吸油裝置
為獲得高質量航煤,80年代末,民航系統(tǒng)設計采用一種浮動吸油裝置,將儲罐內吸油口從罐底移至罐頂,這樣能時刻抽取上層相對潔凈的油品,同時降低了油品在罐內沉降時間,提高了油罐的周轉速度和利用率。
早期浮動出油裝置是為拱頂煤油罐設計的,采用單回轉裝置,吸油管只能繞回轉軸轉動,又稱單臂式吸油裝置(圖3)。該裝置存在諸多缺陷,武漢航空煤油,如吸油管的浮力配置困難,回轉裝置設計安裝要求高,尤其在進行儲罐初次裝油、清掃檢修后再次裝油時應預防回轉裝置出現(xiàn)卡死狀況;適用于直徑較小的拱頂罐,吸油管直徑小(約DN100),流速不宜過大(≤4.5 m/s ),流量相對也較小(約100 m 3/h )。同時,采用拱頂罐儲存航煤,其蒸發(fā)損耗仍然嚴重。目前,常使用安裝浮動出油裝置的內浮頂錐底罐儲存航煤,采用雙回轉軸的吸油管固定于內浮盤上,隨浮盤上下浮動吸油(圖4),此種結構可有效降低航煤蒸發(fā)損耗,同時保證油品的吸出質量。浮動吸油裝置為雙臂式結構,吸油管直徑可達DN500,吸油流量大大增加,1大體積流量可達3500 m 3/h 。在出油量大、周轉系數(shù)高的儲罐中常并聯(lián)兩個浮動吸油裝置給機場供油。
武漢欣華譽化工-武漢航空煤油由武漢欣華譽化工有限公司提供。行路致遠,砥礪前行。武漢欣華譽化工有限公司致力成為與您共贏、共生、共同前行的戰(zhàn)略伙伴,更矢志成為醇類具有競爭力的企業(yè),與您一起飛躍,共同成功!